- 72 - 2. 二十個分科學術協會是中國文化大學的後盾 中華學術院設有二十個分科學術協會,即1.哲學,2.文學,3.史學(含圖書 館、博物館學),4.戰史,5.美術,6.音樂、影劇,7.政治學,8.經濟學,9.法學, 10.社會學(含民族學),11.教育學(含體育、家政學),12.新聞(含大眾傳播學), 13.自然科學,14.地學(含地理學、地質學、氣候學、土壤學),15.海洋學(含 航業與漁業),16.工學,17.農學,18.商學,19.醫學,20.藥學。結合國內外各分 科領域的菁英學者,會員稱為研士,其資格為:(1)資深教授,(2)曾得博士學 位者,(3)對高深學問有專精研究者。研士之資深者稱為議士、哲士、名譽哲士。 不但促成文大姊妹校的結盟,每年各科分別舉行年會、出版年刊,支援文大的學 術研究。 3. 若干研究所是中國文化大學研究所的前身 中華學術院有研究所近百所,其中有不少是文大研究所的前身。經過辛苦的 人力、物力籌措完成,在向教育部申請獲准招生前夕,學術院像嫁女兒般把研究 所移交給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陶瓷研究所、企管研究所、會計研究所、 觀光研究所、印度研究所等均是如此。 (四)、名山典籍的纂印發行 《中文大辭典》在當代辭典中仍居執牛耳的地位,全世界的各大圖書館(包 括蘇聯)沒有不把它列為第一優先購買的中文工具書,它在北英格蘭杜蘭大學東 方研究院圖書館、美東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與其他著名圖書館中被陳列在很醒目 的書架上。它的普及本便是中華學術院印行的。 在與《中文大辭典》同樣嚴謹的標準要求下,中華學術院曾創先編纂了不少 將可藏諸名山的重要典籍。例如:《中華百科全書》、《日本簡明百科全書》、《國 父全書》、《蔣總統集》等。這些典籍必然對中華文化的弘揚與傳承有永恆的意義 和貢獻。 (五)、中華文化的推廣與傳承 中華學術院自從張其昀院長辭世之後,相關活動已停辦,但它的成立宗旨與 精神始終由中國文化大學在繼續實踐著。當年所辛勤耕耘的,今日已陸續在茁長、 結果。它的影響是千年萬世的,舉幾個例子來說: 1. 中華佛教文化研究所當年延攬了曉雲法師來主持,今日曉雲法師在相同 理念下,創辦了「華梵大學」。 2. 中華佛學研究所當年延攬了聖嚴法師來主持,今日聖嚴法師在佛教界的 聲望及貢獻幾乎無人不知。
RkJQdWJsaXNoZXIy ODg3M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