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求「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涵養轉深沉」。校歌歌詞出自創辦人的手筆,其中「為 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語出宋儒張載之說, 張氏以為這四句話用現代語彙講,就是哲學、科學、史學、法學的意涵,總合構 成了大學通才教育的主要內容。中國文化和學術的傳承,在張創辦人的身上看到 知與行的合一,可以說這是民國以來東南學派的具體繼承。什麼是「東南學風」? 30 代中期,南高學人回憶南高-東大這段歷史,對其思想、學術風格進行總結 時,將這種學風稱為「南高精神」,具體指的是:(1)保持學者的人格;(2)尊 重本國文化;(3)認識西方文化;(4)切實研究科學。這就是創辦人在創設文化 大學背後的精神所在。 創辦人的創校,除了要建立一所以發揚中國文化為主旨的完整大學之外,更 由於認為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是繼承著中國幾千年來一貫的民族道德和民族精神, 若加以發揮,使其更完全、更偉大, 會更適合於時代的需要。所以他說:「華岡 以中國文化為校名,含有復興中國文化的理想。三民主義乃是中國文化的結晶, 所以弘揚三民主義,就是中國文藝復興的真正目的。」他要建立一所弘揚中國學 術(漢學)與三民主義為主旨的研究機構,徹底的將三民主義去實踐與力行。故「中 華民國憲法,明定三民主義為立國之大本。全國國民對於主義,必須實踐力行, 並當以事實證明主義之價值。」「弘揚三民主義於世界、建立中國學的研究中心、 在台灣寶島開創新園地、提倡大丈夫的教育」四個重點,是創辦人心心念念的教 育宗旨,正因為如此,蔣中正才會以「中華文化學院」建議取代「遠東大學」之 名,而張創辦人也欣然同意;也正因為如此,創辦人才會籌設中華學術院,希望 以文化為中心,推動全球華學。 中國文化學院最後一位院長,中國文化大學第一任校長潘維和教授,民國 71年曾為文化大學提點了「認識華岡十目」,清楚的為創辦人建立華岡以及華岡 的成長建起了完整的架構,時隔 30 年仍可以看到文化大學不變的軌道。在 60 周年校史的篇幅中,謹借以作為張創辦人創校理念的說明。 認識華岡十目 一、一個宗旨-文藝復興,即為中國的文化復興、民族復興。 二、兩句誓言-今日我以華岡為榮,明日華岡以我為榮。離校愈久,懷校愈深; 離校愈遠,懷校愈切。 三、三大精神-不畏難的志節、勿憚改的覺悟、全神教的信念。 四、四位一體-學術、教育、企業、服務,亦即中華學術院、中國文化學院、華 岡興業基金會、華岡學會四會一體的全面奮鬥、百花齊放。 五、五大文獻-即張其昀手訂的校訓、校歌、張其昀手著中華五千年史、華岡講 習錄、華岡理想,這奠定了華岡永世不拔的根基,也豐富了華岡無限的精神
RkJQdWJsaXNoZXIy ODg3M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