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 - (二)、 師資學生狀況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文化研究所開辦之初分十二學門,分別為三民主義 學門、工學門、農學門、哲學門、文學門、史學門、地學門、政治學門、經濟學 門、法律學門、藝術學門、家政學門。每一學門,即是一單獨的研究所。創辦人 既想辦一知名學府,而且先從研究所辦起,因而對於師資的延聘,就特別慎重。 各學門的門主任,更極一時之選,其中地學門主任為孫宕越,孫教授為地學界名 人,且學有專精。 張其昀創辦人自到浙江大學創辦史地系起,就以眼觀四面耳聽八方之開闊胸 懷,為系、校網羅人才。自辦大學後,不但力邀大師蒞校任教,並於民國54 年 3月1日(校慶日)起,仿哈佛大學之「大學教授」辦法,敦聘不依系別,以規 劃華岡校園的盧毓駿為首之永久教授十位(原預計逐年增至百位)以示榮崇。到 了民國64年改設華岡教授,1 月10日即發表了174位華岡教授的名單。對此廣 邀賢達之舉或有見仁見智之議,但張氏在『華岡教授的榮譽與貢獻』文中,即已 律定華岡教授榮譽與貢獻,所以是一種強化師資,堅實教學的舉措。理學院的華 岡教授名單包括:程祥榮、姚國水、徐聖謨、林朝榮、孟昭彝、馬廷英、孫宕越、 鄭資約、薛繼壎、戴運軌、鄭子政、王洸、靳叔彥、鄧火土、關世傑、謝力中, 均為當時理學院專業領域中的一時之選。 中國文化研究所於民國51年夏招生於台北,經過嚴格考試,錄取80名,正 式入學者72人,分屬12 學門,當時地學門僅劉國光1 人,中國文化研究所的第 一屆研究生,在11月24 日正式舉行開學典禮,地點在陽明山國防研究院。這一 天,是 國父孫中山先生在檀香山創辦興中會的日子。選擇這一天開學,自有其 特殊的意義,由此可見創辦人張其昀先生對這批學子的期許。他們不僅在國防研 究院行開學典禮,以後也在院裡上課,並且住在院裡,直到第二年3 月1 日,他 們才從國防研究院回到華岡,就在大成館上課,住宿和吃飯也都在大成館。那是 文化的第一座建築物,當時也僅有此一座建築物。 創辦人對第一屆的研究生,視之如寶,要求他們不兼職、不兼課,全心全意, 認真研究,育成英才。創辦人既有這樣的要求,因而對他們的待遇,也就特別優 厚,使他們無後顧之憂。所有的研究生,每人月發獎學金800元,並有西裝一套, 其條件之好,超過國立大學的研究生。民國52 年夏,中國文化學院大學日、夜 間部開始招生。中國文化研究所開始招第二屆研究生,入學者有66 人。52 年11 月11 日開學,故本校以3 月1 日為校慶,而以11 月11 日為返校節,實寓紀念 大學部第一屆學生始業之意義。 民國53年9 月,教育部正式核准地學門獨立為研究所。民國56 年夏,本校 碩士班第四屆研究生畢業,大學部第一屆畢業。同年,教育部核准本校成立地學
RkJQdWJsaXNoZXIy ODg3M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