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鳴高岡一甲子

- 17 - 師盧毓駿先生的手筆。 五十一年七月,招收第一屆研究生。研究所分為十二學門,聘請知名學者執教。因 大成館正在建造中,暫借「陽明山莊」上課,師生誰都沒有怨言,因為華岡學園正在萌 芽成長,正如大成館一樓一樓地正往上蓋。 誰敢赤手空拳地在一個荒山之上,實現建立一座高水準大學的理想?本校創辦人有 這個雄圖大略,因為他有信心。建校之初,一部分人不免觀望,但他有毅力。他要做該 做而沒有人有魄力與能耐去做的事。尤其一位學者,獨立辦學,那彷彿是不可思議的事。 但是,他終於聯合同志,羣策羣力,開始實現他的理想! 兩年後的華岡,除草萊、闢園地、開道路,有了欣欣向榮的新氣象;大成館已竣工, 大仁館的工程也完成了大半。大學部奉准成立,招收了第一屆的學生。平日孜孜不倦的 研究生,今已身披碩士服了。校園裏有了朝氣,有了生命;那是蓬勃的朝氣,那是中國 文化源遠流長的學術生命…… 創辦人看着臺下的第一屆畢業研究生,欣慰的笑意湧自內心,覺得往日的那一段艱 苦又算得了什麼?他的耳際又響起黃貴美同學致詞的聲音:「今天,我們要向曉峯先生 保證的是:您的心血並不白費,我們七十位同學的肩膀雖然沒有您的寬大,然而,我們 都會同心協力分擔您的辛勞,分擔您的理想。我們將永遠懷念這岡上的一草一木,懷念 著在這裏所渡過的溫馨而甜蜜的歲月。同時,我們更忘不了曉峯先生的精神感召,師長 的鼓勵,同學們純真的友誼,以及我們肩上的使命!」 禮成的樂聲響起,七十位畢業生精神抖擻地邁出禮堂,他們的步伐那麼穩健,那麼 踏實。創辦人含笑地點著頭;他堅信今後將有無數年輕人的步伐踏上華岡,而在學成後, 滿懷喜悅與眷念離去;華岡成為世界第一流學府的影響,已揭開了美好的序幕。 二、「讀書不忘救國」的時代 華岡的春天來的特別早。朗朗書聲散播在高樓廣廈之間;百花競放的校園內,有學 生活潑的身影;一切體現出有聲有色的學府風光。 一陣洪亮的鐘聲響徹校園,是上課的時間了,在辦公室裡的創辦人緩緩從座椅上站 起,走到窗前,從樓上下望,他看見學生們挾著書本,紛紛向課堂走去;他們精神飽滿, 學習的志趣高昂。這是一羣聰明上進的學生呵!創版人想著,他一面離開辦公室,向敬 業堂走去。此刻,二十名第十屆華岡青年等在那裏,恭候他訓勉。 創辦人在他求學的各階段,都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他從這一羣優秀學生中,看 到自己當年的影子;這些求學上進的高材生,也莫不以創辦人作為崇高的楷模。 民前11 年(1901 年)創辦人出生於浙江鄞縣一個書香世家。曾祖父默人公與祖父樸 園公曾是兩代舉人;父親是一位安貧樂道的癮君子,在家鄉辦教育和水利,熟知鄉邦文 獻。他在唸完張氏祠堂倫敍堂的小學課程後,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浙江省立第四中學。 「四中」在寧波府城南門外甬江沿岸,風帆上下,漁火點點,顯示出繁華的氣象。他在 這裡完成了中學教育,在校四年八個學期,加上入學考試共獲得九次第一名。 中學畢業時,正值「五四運動」發生;在上海有全國總會的組織,他以寧波學生會 代表的資格出席。這也是他第一次參加全國性的會議。當時流行著兩句話;「救國不忘

RkJQdWJsaXNoZXIy ODg3M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