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 不洒滿了創辦人曉峯先生的心血 ......」 黃同學的話,撞擊著創辦人藏在內心深處的記憶;那該是希望與艱難交織成的日子, 心血與汗水凝聚成的歲月。雖然面對著禮堂內動人的情景,他仿佛又看到了華岡初建校 時,滿眼荒涼的景象。而篳路藍樓以啟山林的創校往事,歷歷如在眼前…… 華岡興學基於「奉獻」的一念。 張創辦人受父親及師長的影響,少年時即立志作一位教育家。他於民國8年報考國 立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文史地部;當代史學大師柳詒徵先生在口試時,對他所做的三分鐘 即席演講「模範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且,柳先生閱卷時,就發現他是一位不 可多得的優秀學生,對他特別注意。但在發榜前的一次會議上,卻沒在榜上找到「張其 昀」三字;在訝異萬分之餘,查知這名優秀學生因健康關係,體檢不合格,以至筆試和 口試的特優成績也不能挽救他被淘汰的命運。經柳先生起而力爭,創辦人纔不但能金榜 題名,並且名列榜首。 這件事一直到若干年後,張創辦人才從別人口中聽說;那時他已經是中央大學的副 教授了。師恩浩蕩,他感激之餘,「奉獻」的觀念便深植在心中。多年以後,他以偉大 的「奉獻」行動—華岡興學,來 報答恩師的知遇之隆。 興學所需的龐大經費,不是創辦人這位學者力所能及。不過他一直為此念念不忘, 並不斷計劃與準備。直到民國五十年初,他離開教育部,任國防研究院主任時,纔獲得 興學的契機。菲律賓僑領莊萬里先生曾對別人表示過:如果張曉峯部長要辦學校,他願 意捐款贊助。 這一喜訊傳來,實是「得道者多助 」此一真理的最好詮釋。原來創辦人在教育部 長任內時,特別注意行政效率,例如規定部內公文須在一星期內辦妥發出;菲律賓僑胞 會受到這種禮遇,且獲知他公而忘私的精神,以及熱心辦理僑生教育等等 ,故一致推 崇他的作風,願意助他興學。後來莊先生來臺北,創辦人與他相晤,證實了這件事。於 是同年三月一日便成立董事會,並登記為財團法人。莊先生首先捐出新臺幣二百萬元; 這便堅定了創辦人創設一所大學的信心。(後為了紀念莊萬里先生,大成館西邊的四樓, 即命名為「萬里樓」。) 興學有了信心與助力,創辦人便開始在市郊山明水秀的地區,尋覓一處理想的校址。 先有三峽鎮的地方人士願意慨贈山地幾十頃,創辦人親自前往視察後,覺得該地距臺北 市區較遠,而婉謝了贈地人的美意。接著在紫陽山 (菁山)購買五甲地,該地蒼松翠竹, 風光幽雅。但正在劃區築路時,接到國防部通知,因附近有衛星電臺,本校校址必須遷 移,不得已只好再另尋校地。幾經選擇,最後決定在山仔后附近的一處山岡,宏開學府, 並命名為華岡,取義於「美哉中華」、「鳳鳴高岡」。華岡海拔四百六十公尺,風景秀麗; 北聳紫陽山,南臨紫明溪,遠眺太平洋,俯瞰淡水河,羣峯拱衛於後,大臺北全景展現 於前,立足其上,有著「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之勝概。 自古大凡學校的所在地都經過慎重的選擇,期能「地靈而人傑」,本校的校址經三 遷而後定,創辦人謂這是華岡興學「好事多磨」之一。 大成館正式破土興工了。因本校負有弘揚中國文化的重責大任,所以一切建築設計, 都要具有中國的風味,使人看到中國大學城的風格;所有設計的細節都出自已故建築大
RkJQdWJsaXNoZXIy ODg3M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