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鳴高岡一甲子

- 158 - 於桌旁,旁聽者則坐於外側,以資區別;教學內容皆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己任, 展現出新儒家的風範。專著多達80種以上,《國史大綱》、《朱子新學案》為其代 表作,對當代的思想文化有巨大影響。 (一百三十四)、戴運軌 戴運軌(1897.11.27-1982.4.4),字伸甫,出生於浙江省奉化縣,幼年曾先 後就讀奉化縣龍津、錦溪小學,文聚堂高等小學。畢業後,考入寧波府中學(後 更名浙江省立第四中學)。1917年畢業獲浙江省公費補助赴日留學,考取東京高 等師範學校理化系。五年後畢業。復考入東京帝國大學物理學科。1926 年畢業。 次年年初歸國,先任教於國立北京師範大學。1982 年夏南返,任教於南京國立 中央大學。1932 年轉任教於私立金陵大學。七七事變,對日軍興,金陵大學於 是年十一月底西遷,戴氏隨校遷到成都,同時在四川大學及空軍參謀學校兼課, 主講物理學。 抗戰勝利後1946 年三月,奉命來臺接收臺灣日本帝國大學,接任國立臺灣 大學教授兼教務長,並代理校長;八月,臺大校長陸志鴻到任。同月,在臺大設 立物理系,戴氏兼系主任。1948年五月,成立臺灣第一個原子核研究室。八月, 辭臺大教務長之兼職。1954 年,任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學術審議 委員會常務委員。1955 年七月,任第一屆國際原子能和平會議我國代表團顧問; 八月,國立清華大學在臺復校,任復校委員。次年夏,協助清大籌設「原子科學 研究所」。一九五八年六月,中國物理學會成立,任理事長(至1975年);同年, 出席第二屆國際原子能和平會議我國代表團團員。 1961 年元月,國立中央大學籌備復校,任籌備委員。次年七月,辭臺大物 理系主任兼職,專任教授。同月,接任中大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1966 年十月, 應聘為中華學術院哲士。1968 年五月,國立中央大學奉准恢復大學部,校名暫 稱「國立中央大學理學院」,先設物理學系、大氣物理學系,戴氏任院長。中大 理學院在幾年內,陸續增設化學工程系、中國語文學系、外文系等。國立中央大 學終於形成具相當規模的綜合性大學,而於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由「國立中央 大學理學院」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戴氏則於一九七三年五月,自中大理學 院院長退休,應聘為私立文化學院理學部主任兼科技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一九 八二年三月,病逝,享壽八十五歲。 戴教授在抗戰期間,及來臺之後,皆在領導各方從事物理學研究,並獲致很 顯著成效,遂被尊稱為物理學界之祭酒、臺灣物理學之父,輿論譽為科學人才的 播種者,確是名副其實。他曾任中央研究院評議員。主要著作計有《大學普通物 理學》、《八十回憶錄》;並與魏嵒壽合譯《太空世界》、《原子能的和平用途》。

RkJQdWJsaXNoZXIy ODg3M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