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鳴高岡一甲子

- 1 - 草 創 111 年3 月1 日中國文化大學將迎來創校60 周年,從草創的好事多磨,奠 基的備嘗艱辛,發展的步步為營,到開創的大刀闊斧,一甲子的歲月,中國文化 大學歷經了各種各樣的考驗與突破,在創辦人與董事長的擘畫,校長與全校教職 員工的努力,與師生校友的維護下,才有了今天的綠樹成蔭,碩果累累。六十周 年的校史,是華岡人共同的記憶與驕傲。 一、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民國50 年8 月行政院召開第二次陽明山會談,以文教建設為主題,時自美 國歸國的代表吳經熊、程其保、顧毓琇、薛光前等倡議籌辦一所以發揚中國文化、 宏揚中國學術與三民主義為主旨的完整大學;此議的肇因,是因為大陸的淪陷, 際上治漢學學者有些人不明是非,不辨真偽,背棄正義,淆亂視聽,使中國文化陷 於低潮。海外學人,悚然憂之,乃在陽明山會談中有此建議。蔣中正對此一議題 頗表重視,令張其昀與諸先生研究推動。張其昀對此極為積極,51 年6 月即已 初具規模,6月3日張其昀呈送蔣中正「籌建遠東大學及中國文化研究經過情形」, 提到:「總統賜鑒:頃承手示,本應恪遵,但因購地建築及籌建工作均已至成熟 階段,嘎然終止,實有為難,可否請鈞座予以陳述意見之機會。」而蔣中正在6 月4 日的日記中寫:「本日上午往研究院,與曉峰談其遠東大學計畫將為內、外 所嫉妒,有害而無益,勸其中止停辦,彼雖承諾,但其改設中國文化研究所之議, 余認為可行也。」6 月8日蔣車行經過山仔后,看到路口設置的「遠東大學」招 牌,於此日日記上寫:「對曉峰遠東大學事,竟掛出招牌,頗覺為異,學者多為 『書獨頭』,擬致函再加苦勸,使之了解對其個人與黨國皆無益而有害之實況以 制之。散步回來手擬曉峰函,長達千餘言,病後長函費心費力為苦,不知有效否。」 『書獨頭』是江浙土話,意思就是不知變通的書呆子,並非惡意,反倒見親暱之 意。但當日蔣寫給張的長函,卻語氣頗重,認為此舉「不惟於兄無益,而為黨國 前途計,實有莫大之阻礙。」6 月11 日張其昀回覆蔣,決定改為中國文化研究 所招生:「中國文化研究所擬分四組辦理:第一組、三民主義建國方略之研究, 第二組、中國歷史地理之研究,第三組、中國文學藝術之研究,第四組、中國政 治經濟之研究。每組擬招收研究生二十名左右。至名稱問題當依指示以中國文化 學院為宜。」乃正式定名。 先辦一學院,實為具體而微的大學,易於著手,此為創辦人欣然接受的原因。 名之為中國文化學院,實有其歷史淵源與文化責任。梁啟超先生於民國10 年,

RkJQdWJsaXNoZXIy ODg3MDU=